锚定全球前三 十堰以“张湾服务+远景技术”领跑储能产业

锚定全球前三 十堰以“张湾服务+远景技术”领跑储能产业

来源:中国日报网 2025-11-26 17:30
  • weixin
  • weibo
  • qqzone
分享到微信

鄂西北群山叠翠间,曾以东风汽车闻名的“卡车之都”十堰,正凭借新能源产业转型迈向“零碳汽车城”,成为老工业基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样本。这场深刻变革的核心引擎,正是远景动力十堰超级工厂的落地生根与蓬勃发展。

远景动力十堰超级工厂

走进张湾区工业新区的远景超级工厂,自动化产线高速运转,一批批储能电池批量产出后远销欧美市场。“海外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”,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企业以全球化布局为牵引、以持续创新为内核的硬核实力。远景动力十堰超级工厂总经理邵红旗指出,工厂始终坚守国际一流的车规级品控标准,产品设计兼顾国内外客户的差异化需求,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动态变化;远景储能总工程师徐中华则进一步分析,全球储能市场的核心需求具有一致性,关键在于超越产品本身、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,这种前瞻性布局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斩获了稳定订单。

技术领先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根本底气。企业自主研发的315Ah电芯实现“三年零衰减”的突破,500+Ah电芯通过200余项严苛安全测试;认证层面,不仅率先拿下中国首张储能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认证证书,全系产品更通过全球200多项安全验证,斩获中日美欧韩等权威机构认证,部分批次还获TüV南德“碳中和认证(PAS2060)”。面对行业“一芯难求”的现状,徐中华判断,优质产能紧张仍将持续,唯有安全与效率双优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。而在国际化战略中,十堰基地不仅是生产制造中心,更承担全球技术人才培训功能,已向欧美、日韩等海外工厂输送600余名骨干,为中国储能产业出海探索出“技术+人才+服务”的一体化路径。

作为链主企业,远景十堰基地的带动效应快速显现。2024年,十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,储能电池出口额稳居全市首位;张湾区借此加速产业结构优化,传统汽车产业占比从70%降至60%,并规划12个优势产业集群、8大特色园区,预留千亩土地完善配套,成功实现从“依赖东风”到“依托东风+多元驱动”的转型,构建起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。

远景动力储能产线

这一“远景奇迹”的背后,是“张湾速度”的全方位支撑。项目签约26天即开工、330天建成投产,源于市区两级“三位一体”工作专班的精准赋能:90%区级审批事项下放一线,以“企业不跑、专班跑”的帮办代办机制打通流程堵点;政府累计投入20亿元建设配套设施,快速响应绿电直连、蒸汽供应等企业需求;近三年更争取政策性资金超1100万元,助力企业获评“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”,“一企一策”模式精准匹配发展所需。

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,十堰正以产城融合描绘新图景。如今张湾区二产与三产占比优化至45:54,新兴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升级,各乡镇打造特色产业与3A级景区,实现城乡协同发展;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,当地森林覆盖率达79.5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93%,绿电直连、分布式光伏等实践让“零碳新城”名副其实。

十堰的转型实践为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宝贵启示:通过构建科技、产业、人才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——建成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、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,推动远景基地与本地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,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。从制造卡车到智造电池,从工业重镇到零碳新城,十堰以政企合力的创新实践,书写出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。

(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编辑:刘坤)

【责任编辑:陈秋静】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777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版权保护:本网登载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版权属中国日报网(中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所有使用。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使用。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:rx@chinadaily.com.cn
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
Chinadaily-cn 中文网微信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