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片神奇树叶的“丝路”奇幻漂流——“一带一路”境外媒体探访湖北赤壁青砖茶

一片神奇树叶的“丝路”奇幻漂流——“一带一路”境外媒体探访湖北赤壁青砖茶

来源:中国日报网 2025-11-28 16:50
  • weixin
  • weibo
  • qqzone
分享到微信

【中国日报赤壁11月28日电】(记者:周荔华 刘坤)11月27日,初冬的鄂南大地茶香氤氲,“‘一带一路’境外媒体访赤壁”活动走进赤壁市赵李桥茶厂。来自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媒体代表们,循着万里茶道的历史车辙,探寻这块古老青砖茶如何从当年的“生命之茶”演变为如今连接世界的“友谊之桥”。

历史的回响:方寸之间,封印时光与智慧

赤壁素有“欧亚万里茶道源头”之美誉。在赵李桥茶厂博物馆,一块块色泽乌润、轮廓刚劲的青砖茶仿佛凝固了时间,无声诉说着数百年的沧桑。

对于来自马来西亚《亚洲时报》的梁国蓉而言,最令她感兴趣的不仅是茶的味道,更是这方寸之间所蕴含的“中国功夫”。看着博物馆内陈列的古老模具与压制成型的茶砖,她久久驻足,感慨于这种将自然草木转化为坚实方块的独特技艺。

“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师傅们如何将松散的茶叶,经过繁复的工序,最终制作成方方正正的茶砖。”她在采访中动情地说道,“这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,更体现了中国制茶人深厚的功夫与生存的智慧。”

在历史上,正是这种独特的“方正”形态与紧压工艺,让赤壁青砖茶得以抵御万里茶道上的风霜雨雪,跨越山海而味不改。

梁国蓉认为,这块茶砖不仅是商品的载体,更是文明的容器。“历史的厚度与工艺的精巧,仿佛都被完好地‘封锁’在这个小小的茶砖里,得以穿越时空,保存并流传至今。这种对传统智慧的坚守与传承,深深打动了我,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。”

这一番关于“方寸与时光”的独到见解,让现场的媒体同行们对东方树叶有了全新的审视视角。

文化的交融:巧克力与砖茶的“甜蜜邂逅”

“纵观古代欧亚大陆,就是一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由冲突走向融合的历史。而来自江南的砖茶,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。”赵李桥青砖茶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军海向记者们娓娓道来。

他介绍,对于以牛羊肉为主食的游牧民族,“宁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”。从宋代的“茶马互市”到明朝的“隆庆议和”,再到如今作为国家定点边销茶原料储备单位,赵李桥茶厂生产的青砖茶一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。

采访现场出现了动人的一幕:哈萨克斯坦ORDA信息与分析门户网站记者桑杜加斯·杜伊塞诺娃拿出了印有本国国旗的巧克力,郑重地送给了陈军海;陈军海随即回赠了一块赤壁青砖茶。

这一刻,甜蜜的巧克力与醇厚的青砖茶在空中交汇,仿佛重现了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物物交换的场景,虽然商品变了,但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的情谊依旧未改。

创新的突围:让古老黑茶“更懂”年轻人

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——“在国际业务中,传统黑茶如何寻求突破?”羊楼洞茶叶国际贸易负责人杨杰给出了赤壁茶人的新答案。

“以前喝青砖茶要煮、要撬,对快节奏的海外市场和年轻人来说门槛太高。”杨杰坦言。为了“破圈”,赤壁青砖茶正在进行一场从形态到口味的“供给侧改革”。

杨杰介绍,现在的青砖茶不仅变身“轻量化”的袋泡茶、冷泡茶,更在口味上大胆创新。以青砖茶为基底,融合茉莉、桂花、青柠等元素,甚至开发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奶茶线产品。“我们不强求年轻人一开始就懂‘纯茶’的厚重,而是用丰富的口味和便捷的形态,先让他们喝到这杯茶。”

除了产品创新,销售模式也在迭代。赤壁茶企正积极布局亚马逊、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,利用新媒体讲述中国茶文化故事,让这片古老的东方树叶以更时尚、更现代的姿态走向世界。

从古丝绸路之上的驼铃声声,到如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经贸往来,赤壁青砖茶正通过“守正创新”,继续书写着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。

【责任编辑:陈秋静】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777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版权保护:本网登载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版权属中国日报网(中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所有使用。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使用。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:rx@chinadaily.com.cn
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
Chinadaily-cn 中文网微信
×